UEPlay游藝二館

Wednesday, February 15, 2006

台灣游藝文化-〈毽子〉

毽子是一項古老的足技游藝,在民間流傳甚廣也甚久遠,一般認為由是古代的足球運動–「蹴鞠」演變而來。


在鄉土農村時期,過節時要吃雞鴨等,都是由市上買活體回家現宰,放血拔毛後,這些禽羽都不能浪費,還有人會來秤斤收購雞毛去作毯子(除塵具)等用具。孩童們也不會放過此難得的機會,偷偷留下幾根精選的雞毛,將羽毛固定或在銅板或鐵片上,做成自製的毽子來玩。在平時,亦可用紙、碎布、毛線來代替羽毛,製作完成後也易於攜帶。


踢毽子可訓練平衡感及視覺與肢體協調性,不論在室內室外皆可玩,較不受場地限制。玩法亦豐富多變,主要分為文武踢兩大類。

「文踢」是指用單腳踢,另一隻腳站在地上不動,屬於較基本的動作;「武踢」常需要以雙腳離地的跳躍動作來踢毽子(又稱「跳踢」);而文武踢混合後,可以產生的招式變化就更多了。

除了用腳踢拋耍弄外,還能用額頭、臉頰、肩膀、手背…等身體各部位來接毽子;除了個人演練;也能團體群戲、多人比賽;有時還以接力方式進行連環對抗賽。


毽子的運動激緩均可,運動年齡甚長,不但男女接適、老少咸宜,更是可以視為終身運動的「國技」呢!孩童們聚在一起嘴裡唱著輕鬆逗趣的歌謠,大家配合節奏輪番上場大顯身手,既能健身怡情、又可凝聚團隊互動感情,孩子們愛玩,連大人們都熱此不疲呢。其實有許多老當益壯的踢毽高手,鬍子一把了,但踢起毽來卻虎虎生風。說真的,演練了大輩子的純熟足技,臉上無毛的小伙子哪是對手呢?



延伸閱讀:UEPLAY游藝館


Technorati Tags:

0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

<< Home